中新網12月11日電 菲是來室內設計自中國的留學生,在國內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“白骨精”(白領、骨幹、精英),無論是朋友還是他本人,都希望自己能夠利用在中英兩國之間的資源和優勢乾一番大事業,然後一來到英國,懶散的生活和緩慢的節奏立刻讓他氣焰全無,以前的雄心壯志全都如過眼雲煙一般拋之腦後。BBC英倫網日前刊發了自由撰稿人許意的作品,將他的生活寫成了小散文。
  原文裝潢摘編如下:
  1年前,他初到英國開始留學生活。30多msata歲的他,意氣風發,志得意滿,想利用留學這一年好好在英國做點事情, 但又充滿了似乎不知如何下手的焦急感。
  1年後,我送別他,研究生畢業即將回國。有可能續簽的畢業生創業簽證,也不簽了。他打算回國找一個穩定單位,有規律的生活。關鍵字行銷他眉宇間沒有了初來時的緊張和迫切感,神情輕鬆,略微發了點福。
  並非第一個被“改造褐藻醣膠”的人
  他說,“在這裡確實人變得懶散了許多。所謂的創業,奮鬥云云,一年來變的比較淡漠了。學習生活緊張,忙碌,但是可貴的是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時間,安靜的讀書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
  他不是第一個被“改造”的人。英國生活對很多人的衝擊和改變都很深刻,尤其在閑散的生活態度上面。
  菲每次回國都要有一番大衝擊。但一回到英國,就如她自嘲的一樣,“像坐過山車,直轉急下。”
  每每一回國,她就自信心爆棚,朋友,舊同事一見面,紛紛摩拳擦掌,要鼓搗一番中英兩國間的大事業,仿佛成功垂手可得。商貿、文化交流、教育等等,可運作的商機似乎實在太多。
  而精明能幹的菲,的確在國內也曾是個“白骨精”(白領、骨幹、精英),一經激發,內心蠢蠢欲動,恨不能馬上起爐竈,利用在英國的優勢,和國內的資源,好好的乾一番事業,再也不打那憋屈的工。
  然後一回到英國,她的氣焰就歇了半截。悠哉悠哉的日子一過,什麼創業云云就被拋到腦後了。也偶爾會想起來,但一想到可能的種種辛苦和不確定,還有耗不完的左右周旋,應酬,心計,她想想還是算了,還是守著固定工資,多點閑暇時間搗弄下花草,菜園,見見朋友,過過簡單舒心的日子吧。
  在英國的偉峰也常常會收到來自國內朋友的創業邀請,開始他也非常動心,但幾番考量後,還是選擇了現在的生活。
  做翻譯出身的他,是個優秀的譯者。業餘愛鑽研,讀各類文史書籍,這樣既豐富了他的翻譯水平,也給他極大的樂趣。他也曾經想過創立一個翻譯機構,和國內朋友聯合,打通英國的資源,但幾年沉浮下來,他認定了自己就是個“技術人才”,經商和管理並不是他的強項。更重要的是,他從目前生活中的專註和簡單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。有固定的翻譯工作,有豐富的業餘時間閱讀,對於他來說,已經是很大的滿足。
  常常會有國內朋友感嘆,老外的生活真是懶散,朝九晚五,不加班,節假日又多。也有人說,老外真會享受生活,骨子裡的閑散自在怎麼都改不掉。而中國人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忙忙碌碌,拼命追趕,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麼。
  令人羡慕的英國田園式的生活
  這種差異,既有文化的基因,又有後天環境的差異。身在國內,福利無保障,教育、醫療、就業等等,都得自己努力求自保,而人口基數大導致的大競爭,大攀比,實在是不容許給每個人留有很多閑暇時間。
  臺灣作者陸偉芳,餘大慶著有一本書叫《英國的智慧》(倫敦查令閣圖書館有借閱),作者這樣描述英國人的閑暇生活:
  “英國人從不諱言物質利益,他們熱愛工作,建成了第一個工業化社會,但他們也知道享受生活。他們曾經是奮力伐木的樵夫,但又是知倦知憩的智者。重視閑暇和田園式的生活情趣,已經成了英國生活方式的特點。倘佯自然山水之外,還有那野餐,晚宴,午茶,爐邊閑話,紳士俱樂部和窮人小酒吧。”
  作者又分析說,“英國這樣的悠閑生活是有經濟基礎保證的。再悠閑的樵夫也是樵夫,不是懶漢。沒有辛勞,也就沒有悠閑。”正是因為多年的資本積累,殖民地開拓等等,使得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基礎,可以開始談悠閑生活。一旦經濟衰退,恐怕悠閑就是懶惰和罪過了。
  而我們這些寄居在他國的華人,雖然並不富裕甚至寬裕,但也許就是沾染了這點悠閑氣息,再也不想退出了。當然我們也是樵夫,不是懶漢,我們仍然努力工作,只是在業餘之外少了些浮名的追求,物質的牽絆,和相互攀比的負累。簡單生活之外,可以有閑時間來追求點人本來嚮往的質朴生活。
  我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朋友,“回國後你也許會改變吧?”
  因為在那個高速運轉的大環境之下 ,也許他又會重新開始萌發奮鬥意志?
  他笑笑,也許吧,我也不知道。  (原標題:中國留學生遭遇英國“懶生活” 雄心壯志成雲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53nirz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